农耕不断压缩绿孔雀的栖息地

2018年8月末,一场特殊的案件在云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。2017年,为了救下即将被水电站淹没的绿孔雀栖息地,环保组织提起了环境公益诉…

2018年8月末,一场特殊的案件在云南省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。2017年,为了救下即将被水电站淹没的绿孔雀栖息地,环保组织提起了“环境公益诉讼”,将水电公司和环评单位告上了法庭。目前,该水电项目已经停工,等待法院的判决。

农耕不断压缩绿孔雀的栖息地

现在热议退却,让我们用科学、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红河中上游那片绿孔雀栖息地。试想如果水电站建成,真的会“淹死”绿孔雀吗?

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,先让我们了解下绿孔雀本身和它栖息的环境。

绿孔雀:中国本土孔雀

绿孔雀(Pavo muticus)在分类上属于雉科、孔雀属。孔雀属只有蓝孔雀(Pavo cristatus)和绿孔雀两种。绿孔雀是体型最大的雉类,在外形上与蓝孔雀有着显著的区别。它颈部、胸前鱼鳞状闪耀着古铜色金属光泽的羽毛是它最显著的特征。除此之外,它的脸部的裸皮为金黄色而非白色,冠羽为一簇而非扇形。这些都是它跟蓝孔雀的不同。另外,不同于蓝孔雀的雌鸟,绿孔雀的雌鸟除了长不出长长的尾屏,其外形特点跟雄鸟非常相似。

蓝孔雀分布于印度和斯里兰卡,在世界各地被广为饲养,为人们熟知。而绿孔雀则是中国本土的孔雀,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华中、华南、西南的大部分地区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,但是由于两千多年以来栖息地的消失和人类的捕杀,绿孔雀已经在这些地方消失了,目前仅在云南的极个别地区有分布。在国外,绿孔雀分布在缅甸、老挝、越南、柬埔寨、泰国的部分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。

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,绿孔雀在全世界分布区域的种群数量下降超过一半,栖息地也大为缩减,因此其保护级别也被IUCN提升为濒危,同时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。由于绿孔雀的野生种群极其稀少,甚至连动物园都几乎没有纯种的绿孔雀,因此,这个原本在中国古代诗词、绘画中被精心描绘的美丽大鸟,渐渐被公众遗忘,其形象也被它的亲戚——蓝孔雀所替代。

森林是绿孔雀栖息的必要条件,完整的森林为绿孔雀提供了觅食地、隐蔽场所和夜宿地。但不是所有类型的森林都适合绿孔雀的生存。例如,相较于浓密潮湿的热带雨林(Tropical Rain Forest),绿孔雀更偏好生境更为干燥、开阔的热带季雨林(Tropical Dry Deciduous Forest & Monsoon Forest)。同时,作为大型雉类,它栖息的环境要靠近水源,坡度平缓,远离人类干扰。在东南亚,目前绿孔雀分布比较集中区域如越南的Cat Tien国家公园、与柬埔寨交界处的Yok Don国家公园、泰国的Huai Kha Khaeng野生生物保护区都是这样的生境。而作为以山原地貌为主的云南,类似的生境就曾经分布于澜沧江、怒江、红河等几大流域海拔九百米以下的河谷、盆地和丘陵地带。这些地区热量充足,土地肥沃,不但适宜绿孔雀等众多野生动物栖息,同时也适宜人类的耕作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空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kkufo.com/swx/3508.html